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沧州黄智,中国民间第一博、大学者、素士。

法律和政策是我的纲领,党中央和国务院是我的向导,为实现中国梦而献身是我的崇高愿望

 
 
 

日志

 
 

红豆何以惹相思?  

2010-11-19 13:55:20|  分类: 文化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徐礼节先生在《书品》2011年第五辑上发表了《文质俱胜,历久弥新》(评余恕诚的《唐诗风貌》修订本)一文。他说:

  “……王维的《红豆》,千古传诵,但红豆究竟何以引发相思,从未见有很好的解释。《唐诗风貌》则云:‘红豆红中带黑,色调是寂寞沉静中带着热情和希望,确实可作为思念之情的象征。’这种阐释不唯确切,同时在语言表达上亦有可与原诗相称的简炼(应是‘练’,这个字排错太不应该了)含蓄和优美。”

  “红豆红中带黑,色调是寂寞沉静中带着热情和希望,确实可作为思念之情的象征。”我认为这种阐释不仅牵强附会,而且这种不规范的逻辑语言根本就不能与原诗简练含蓄和优美的艺术语言相比较,违反了可比性原则。红豆之所以引发相思,是因为红豆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象征相思的意象。至于红豆树的种子红豆何以“人化”为相思,人的相思何以“对象化”为红豆,就像绘画中的桃能引起中国人长寿的联想,红色或黄色能引起观赏者兴奋、快乐等情感……(虎:辟邪,鹿:禄,鹤:贺,石榴:多子,山水:天地永恒,松:崇敬,竹:劲节 ,梅:傲骨,兰、莲、荷:和合、连理、爱情、多子)一样,都是艺术家为抒情达意而使用的象征、移情的手法和约定俗成的欣赏习惯;之所以是“此”而不是“彼”,是因为“此”[这些“自然景物(动物)]”和“人的感受”不是在结构和形象上特别相契或相似,就是“此”曾因缘际会地触动过艺术家的某种情思而被纳入了作品中。

  余恕诚先生的意思是,“红豆红中带黑”,就意味着红豆的“色调是寂寞沉静中带着热情和希望”。但是“红中带黑”这个形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寂寞沉静中带着热情和希望”这个象征意义吗?其实,中国古典诗歌和中国画一样,其要素不在机械的写实,而在创造意象,许多意象的象征意义本来是作者为“化景物为情思”而强加的,“景”和“情”根本就没有任何的联系。“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在有感慨时口占的这首诗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这首诗可能就是红豆可以在中国惹相思的滥觞。至于“红豆究竟何以引发相思”这个悬案,是个毫无解释价值的问题,即使被人类学家或者艺术考古学者搞清了原委,也是赘述;而其他读者更没必要叫这个真儿了,只要知道红豆象征着相思和爱情就足够了。

  

  评论这张
 
阅读(390)|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