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沧州黄智,中国民间第一博、大学者、素士。

法律和政策是我的纲领,党中央和国务院是我的向导,为实现中国梦而献身是我的崇高愿望

 
 
 

日志

 
 

《旧约》是婴孩之作吗?  

2011-04-25 16:38:30|  分类: 文学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林静是一位大学者。

  林静是研究谢灵运山水诗的专家。她指出:

  大量使用对偶句是谢灵运山水诗在语言形式上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也是构成谢灵运山水诗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世间万物的对称而生造成汉语文辞形成对偶的客观必然性。而谢灵运的山水诗所描摹的多是天生具有对称之美的自然风物,因此其文辞呈现对偶形式也是对文学创作客观规律的自然呼应。对偶句形式上的对称性决定了其更适宜空间性事物的描述,而非时间性的陈述。所以中国古诗中的对句多用于描述而不用于叙事。

  高明的画师往往并不仅仅在于使用线条与颜料的具体技巧,还需深谙飞白之妙用,不完全在于呈现纸上的形象,还在于画面整体能否令观者入乎其境,在想象的世界里由观者本人描绘出画面之外的图景。

  我认为,文学就技巧而言,古今没有任何变化。因此,批评家对文学创作技巧的认识,今人并不比古人高明。这就是说,今人对文学的所有认识其实古人早就认识到了,关键是,要把古人说过的同样的一个意思,用自己的话,换一种方式来表达(但是,即使这样,不是天才也是悟不出来的。由此就可看出研究文艺美学有多么难了!)。宗白华先生也好,林静先生也罢,他们的观点其实都没有多少原创性可言,因为他们的观点古人早就说过了。不惟宗白华、林静如此,任何研究文艺美学的学者都如此。任何人只要多读这方面的书,都会得出我的这个结论。由此可见,文艺美学没有存在的必要。

  下面再卖弄一下吧。

  吉川幸次郎说:(杜甫)“可以傲视万邦,尤其是对偶之妙,歌德、但丁虽系伟大,比之杜甫当相形见绌;《旧约》圣书同杜甫相比,如同婴孩之作。”

  

  评论这张
 
阅读(339)| 评论(1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