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诸子百家,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先秦至汉初各个学派的总称。诸子指各派的代表人物,如孔子、庄子等;百家指各学派,如儒、墨、法、道等。二是指诸子百家所著书籍的总称。
先秦诸子号称百家。但是,西汉的史学家司马谈(司马迁的父亲)只将它们合并概括为六家: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史记·太史公自序》)。东汉的班固根据刘歆的《七略》,又添上了四家:农家、纵横家、杂家、小说家。一共是十家,略去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小说家,还有九家——“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汉书·艺文志》)
西汉人著书不多,其中属于儒家的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桓宽的《盐铁论》、扬雄的《法言》;属于农家的有《汜胜之书》(已亡佚),属于杂家的有《淮南子》。
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在本国招集以道家为首的百家游士,仿秦吕不韦著《吕氏春秋》例,撰《淮南子》二十一篇(又名《淮南鸿烈》、《淮南内》)。《淮南子》虽以道为归,但由于只是杂采众家,因而称不上一家之言。战国秦汉诸子百家学说,在汉武帝接受董仲舒“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的建议以后,散佚甚多。而《淮南子》保存了一些百家遗说。所以,尽管《淮南子》没有原创思想,但仍不失为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需要引起特别重视的古籍。
评论